学术动态

12月28日 周子尧教授学术报告(生命科学学院)

发布者: 张永伟
发布时间:2024-12-24
浏览次数: 18

报告题目:智能光电磁耦合材料及其在生物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报 告 人:周子尧 教授

报告时间:2024年12月28日(星期六),上午9:30

报告地点:生科院1号楼109会议室

主办单位:生命科学学院、江苏省比较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基因组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科学技术研究院

报告人简介:

  周子尧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州大学材料与电子学部研究院副院长,中组部“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2008年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获得物理和经济双学士学位,2014年于美国东北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2014至2016年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磁电耦合材料与器件、微电子与自旋电子学、生物电子材料与器件等方面。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Science Advance,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Nano等期刊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H-index 26(google scholar),受Wiley出版社邀请主编英文专著1部,获授权美国专利3项,中国专利16项。

报告摘要:

  二十世纪以来,基于半导体技术发展起来的微电子学奠定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基础,也是我国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升级方向之一。当前电子材料与器件随着芯片元件集成度提高,单位体积热耗效应增加,极大限制了器件信息处理速度和存储密度。而由磁场或电流驱动的电子器件受制于磁场非局域性以及高电流密度的焦耳热问题,使其在存储密度和计算速度方面容易达到极限。因此如何实现低功耗、小体积、快响应的多物理场调控电子材料状态是当前材料学与电子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

  团队利用化学与材料学方法制备了光电磁耦合复合材料,并以物理学方法研究了可见光、电、磁等多物理场对自旋态的调控机理,以解决电子材料中如何实现低功耗、快响应电子器件的重要科学问题。此外,申请人还开发了超弹超柔的自支撑磁电薄膜与各类3维结构,打破了传统氧化物材料脆而硬的性能限制,并集无线信息传输与自供能等特性为一体,有望解决生物医学领域柔性电子器件自供能、能量与信息传输等难点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