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者: 王景明
发布时间:2021-09-18
浏览次数: 63


一、专业介绍

1.专业大类介绍

专业大类名称:生物科学(0710)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人们观察和揭示各种生命现象、探讨生命本质和发现生命内在规律与机制的科学。生物科学在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及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生物科学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安全、人口健康、能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的解决,同时在以基因和蛋白质为基础的新型知识经济产业形成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使相关科技产业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柱产业,也必将在21世纪产生越来越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进入新世纪后,生物学开拓出与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等学科交叉的新的生长点,先后形成了诸如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后基因组学等新学科。在注意到由于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渐枯竭,物种消亡速度在加快的同时,我们也逐渐认识到生物科学在阻止和改善上述变化中的重要及不可替代的作用,生物科学正日益受到政府、科学家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生物科学的主干学科涉及生物学、医学、农学等众多领域,并且可按研究对象、生物类型、生物结构和生命运动的层次、生物功能的类型和研究的主要手段进一步下设二级、三级学科。例如,按照生物类型可分为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按生物结构和生命运动的层次可分为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解剖学等;按生物功能的类型可分为生理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按研究的手段可分为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此外,还可以产生诸如化学生物学、肿瘤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交叉学科以及基因组学等一系列“组学”。

生物学一直以来就是一门实验性、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并具有涉及面宽、知识更新快等特点。由此,生物科学专业的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比较扎实的数理化基础知识,也要具备敏锐观察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生物科学相关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生物科学理论的创新也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参与。各学科与生物学密切交叉及相互渗透,是现代生物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推动生物学飞速发展和再上新台阶的动力。

江苏师范大学生物科学类专业是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所在学院依托生物学一级学科承担“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已招收博士研究生32名,毕业博士3名。学院建有江苏省“生物学”优势学科和“生态学”重点培育学科,拥有“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药食资源植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江苏省系统发育与比较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2.生物技术专业介绍

生物技术(071002)是江苏省特色专业,也是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高级别的学科、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打造了分层次、分类型、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良性发展格局,形成了创新型的生物学研究人才和卓越人才等显著特色。

(一)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师资队伍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专职教师62人,其中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29人,博士(含在读)51人,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聘请了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Scott Edwards教授及其他7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兼职教授。有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教师1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名,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教师1名,省政府“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7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双创”特聘教授2人,拥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

(二)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复合型平台

本专业具备:(1)学科建设平台:江苏省优势学科“生物学”、江苏省重点学科“遗传学”、“生态学”,具有生物学和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博士点;(2)科研创新平台: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药用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实验室”、中地共建“遗传资源与生物技术实验室”、CCCAP-中国甘薯生物学研究基地等;(3)人才培养平台: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数十个校企联盟基地和本科生校外实践基地。学院拥有一幢5000平方米的实验大楼,同时拥有价值8000余万元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以及占地十余亩的生产实习基地和动植物标本室。植物标本室已被列入国际植物标本室目录。

(三)分层次、分类型、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实施校企、校校合作工程,培养5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实施国际高校联合培养计划,培养国际化人才。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科专业属性、社会需求和特质人才培养需要,本专业已经构建了三大类的课程群,分类型的培养人才。

(1) 高端人才培养课程群:主要培养生物学领域的拔尖型和国际化人才。

(2) 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群:主要培养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生物技术的研发人才。

(3) 国际人才培养课程群:主要培养面向国际,参与国际合作研究和交流的人才。

主干学科:

一级学科:生物科学

二级学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和生态学。

核心知识领域:生命的化学分子基础、生物体(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及分类系统、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及其重要生命活动、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及代谢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

核心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

主要实践环节:动、植物专业实习,专业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的专业实验:植物生物学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发酵工程实验,细胞工程实验,生化分离与分析技术实验等。

二、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强的外语综合能力和开阔的国际视野,接受严格科学思维、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训练,系统掌握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高校、科研机构、生物技术产业及其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优秀人才。

2.培养规格

根据学科专业属性、社会需求和特质人才培养需要,本专业构建了三大类课程群,分类型的培养人才。

(一)拔尖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奠定在生物技术及相关领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基础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毕业生能在高校、科研机构、生物技术产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主要培养生物技术领域的拔尖型和研究型人才,涉及课程为进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群体与数量遗传学、神经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环境微生物学、分子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学等。

(二)复合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具有生物技术理论基础、熟练的实验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学生接受生物技术基础知识、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毕业生能在食品医药等生物技术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技术开发与应用、生产经营与管理等工作。主要培养生物医药与食品等生物技术相关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涉及课程为药理学、毒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制药分离工程、生物制药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食品保藏学、食品安全与卫生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艺学、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等。

(三)国际型人才

本专业充分利用国外知名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到国外大学学习或交流,开阔学生视野。通过着力推进国际化和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国际接轨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技术国际化人才。主要培养生物技术领域的拔尖型和国际化人才,涉及课程为病毒学、资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酶工程、结构生物学、纳米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高级微生物学*、高级动物生物学*、高级植物生物学*等,*为双语教学。

3.培养要求

本专业是以理为主、以工为辅、理工复合型办学专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成为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通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掌握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培养成为德才兼备、顶天立地、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

(一)知识结构要求

(1) 本专业学生应能较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期刊和进行文献检索,有初步的外语交流和科技写作能力。

(2) 具有通识性文学、历史、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3) 具有较强的数学、统计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4) 受到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有初步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知识。

(5) 理解一般生物工程原理,掌握生物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6) 掌握生物技术应用与产品开发方面的方法。

(二)能力结构要求

(1)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

(2) 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 具有较强的生物网络资源与文献查阅应用能力。

(4) 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的能力。

(5) 具有生物技术下游工程实践和技术革新的能力。

(6) 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展创新实验和科技开发能力。

(三)综合素质要求

(1)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2) 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

(3) 具有国际化视野、现代意识和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

(4) 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5) 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革新精神,在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

(6) 具备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三、学制、学位及学分要求

学制:标准学制为四年,在校学习年限三至六年。

学位:理学学士。

学分要求: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62.5学分。

四、课程类型、结构与体系(见附表1)

五、课程开设顺序流程(见附表2) 

六、教学开课计划表(见附表3、附表4)